黄宗羲此言或许出于对于崇祯煤山自缢的肯定,据载当京师将陷,臣僚屡上迁都“南徙”或“南巡”之言时,朱由检曾说:
国君死社稷,正也。朕死决矣![28]
崇祯虽然以刚愎昏庸著称,临死一言总算是说了一句明白话。因此被南明朝廷谥为“烈皇帝”。
南宋理学史家首创“纲目”“学案”“本末”三体,即是欲以《春秋》经旨参以天理、人道、大纲、统闰,加以概括,编述为一体,以明经发覆,标立正道,订正统续,昭彰天理。而集理学大成的朱熹尝禀学于白水刘勉之、绩溪胡宪、屏山刘子翚三先生。《宋元学案·刘胡诸儒学案》全祖望案语云:“白水、绩溪、屏山三先生,晦翁所尝师事也。白水师元城(刘安世),兼师龟山(杨时)。绩溪师武夷(胡安国)。”刘安世是司马光的弟子,杨时曾在程颐门前“立雪”,胡宪就是胡安国的侄儿。在重视师承渊源的南宋理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完美的谱系。朱熹也不负师望,大倡《春秋》“尊王攘夷”之说,这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他和学生的讲谈录《朱子语类》中:
《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