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道家并未直接地谈到文学,那么为什么他们在中国的文学和文论发展史上反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二)“体道”过程与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体道”的过程,与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即那种超越直接功利的精神,忘我的精神,神会的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诗人与艺术家由此贡献出诗歌和艺术作品,而庄子由此实现了艺术化的人生。徐复观说得很好:“从此一理论(指“道”的理论)间架和内容说,可以说‘道’之与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若不顺着他们的思辨地形而上的路数去看,而只从他们由修养的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工夫,乃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修养工夫;他们由工夫所达到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也可以这样说,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地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20]的确是这样,当我们把庄子的“体道”过程,不作为把握观念的过程,而把它当作人的某种具体的劳动过程来把握的话,那么,“体道”的艺术精神就更凸显出来了。其实,庄子自己就常通过一些例子,把他“体道”的过程具体化。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很精当地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