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大文豪欧阳修在《归田记》里曾说:“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他平时很喜欢在路上、睡觉和上厕所的时候思考问题,他认为这些时候头脑特别清醒。走在路上、睡觉的前后和上厕所时,常常是人的思想比较放松的时候,这时能有意识地将思维锁定在某个问题上,往往能得到新颖独特的想法。
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创立了关于水结构的学说。在研究中,他一度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水从液体变为固体时,密度不像自然界多数物质那样增大,而是减小;相关联的,对两种轻元素——氢和氧组成的简单分子,又是什么样的内聚力足以使它们在常温下凝聚为液体而不是气体呢?1932年,贝尔纳还没有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这时他应邀去苏联参加科学讨论会。
在讨论会结束准备乘飞机返回时,机场上大雾笼罩,飞机无法按时起飞。贝尔纳同前来送行的苏联热力学家福勒闲聊起来。两人触景生情,话题转到了雾,并由雾谈到了水。
福勒请贝尔纳解释水的结构。贝尔纳在解释过程中突然想到,掌握水的本质关键在于它的分子结构,用H2O表示水分子时,可以不必说明氢原子是怎么排列的,或者简单地理解为H—O—H,即氢原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但氢原子假定从同一方向衔接起来就变成O,那么就能形成强烈的电子钜,这样就可以解释水分子的内聚力为什么能在常温下使水分子凝聚为液体。此外,通过分子间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水比冰重的反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