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流亡作家笔下的朝鲜人形象中,有与东北人同仇敌忾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者,如《八月的乡村》中的朝鲜姑娘安娜,《大地的海》中的老金。也有流亡到东北的朝鲜普通人,如《幼年》中的朝鲜歌伎。舒群的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塑造了三个少年:一个是早已经失去了祖国的朝鲜少年果里;一个是曾经有过祖国,但很快也失去了土地的中国少年果瓦列夫(起了俄国名字);另一个是苏联少年果里沙。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早已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为了生存,为了寻找“自由的地方”,十岁的果里和哥哥一起逃难到中国的东北,成了异域孤儿。苏联少年果里沙嘲讽果里:“朝鲜人都像老鼠一样,如果不是,在世界上,怎么没有了朝鲜的国家?”中国少年果瓦列夫对果里给予莫大的同情,最后两人一起逃出魔窟。当然也有沦为日本人的帮凶的朝鲜人,如《幼年》中的朴斗寅。
东北流亡作家笔下的日本人形象大多是面目可憎的。如萧军《第三代》中的日本浪人,罗烽《考索夫的发》中的日本侵略者佐佐木、山崎。东北流亡作家如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罗烽、舒群、骆宾基等都对日本的侵略暴行进行了控诉和批判。外国入侵成为东北流亡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北流亡作家的创作就是一种反抗文学。在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中,描述了沙俄对东北的侵略。蔡天心的《东北之谷》在描写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搏斗的过程中,加入了对历史上侵略战争的反思,描绘了历史上日俄“烧房子,杀人,奸淫妇女”的场面,并通过朱龙之口发出民族反抗的强音:“怎么辈辈受洋鬼子的气呢?大鼻子,日本人,中国人就算不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