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制定的25条党纲中也有不少带社会主义性质的条例,希特勒正是打着这面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的旗帜为纳粹党铺平了道路,把自己推上了舞台。
当时的德意志正处于动乱不安中。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来说更是个致命的打击,它割走了本属于德国的领土,以战败赔款的名义被剥夺了大量的金钱,还有意地减弱了德国的武装力量,排除其在欧洲称霸的可能性。顿时,举国上下充斥着愤怒,人们纷纷起来抗议、游行,以此表达对这个条约的抗拒。
尽管拒绝的声音响彻整个德意志上空,1919年6月28日,魏玛临时政府还是在凡尔赛宫的镜厅签订了条约。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使得德国炸开了锅,本就存在争议的各党派之间出现了更为纷乱的不合。掌握着经济实权的德国保守派本就不支持魏玛共和国,更别提是接受条约的限制与规定;陆军作为国家的军队,却并不属于内阁和议会掌管,它更像是一个国中之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接受这个限制性条约。
纳粹党在慕尼黑宣传造势,支持希特勒。
群众的反抗,党派的挤兑,使得魏玛共和国摇摇欲坠。年轻的希特勒察觉到时局对他而言颇为有利,当国内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共和国时,他知道,他有机会趁乱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