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修道之人,是以恬静来调养心智;修成心智却不以智巧行事,这样就算是以恬静调养心智。心智和恬静交相融合,和谐顺应之情就可以从本性中表露出来了。德,就是和谐;道,就是顺应。德无所不容,就叫作仁;道无所不顺,就叫作义。义理彰明因而物类相亲,就叫作忠;心中纯朴而返璞归真,就叫作乐;行为诚信、容仪得体,就叫作礼。片面地推行礼乐,天下就必然会大乱了。各人自我端正而敛藏自己的德行,德行也就不会冒犯他人,一旦冒犯了他人那么万物就会失去自己的本性。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